专访中信建投原首席风险官陆亚:回望十九年,因为舍得


陆亚 中信建投证券原首席风险官


“忘了在哪看过的一篇文章写到,女性想在职场上有所作为,就要舍得花时间,这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。”



一身干练的黑色套裙,一串白色珍珠项链和金色蝴蝶胸针点缀其上,从容的话语间透露出女性独有的果敢与她对业务细节的极度熟悉。


3月底在无锡举办的衡泰证券基金发展峰会上,陆亚女士的演讲频频引发现场与会人员的拍照记录,而她刚在3月初卸任中信建投证券首席风险官一职。自2004年筹备华夏证券的风险管理部并随公司翻牌进入中信建投,至今年3月,陆亚从事风险管理工作已达19年之久。


证券行业90年代兴起,而证券公司真正的风险管理,可以说有将近20年时间,是一个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,证券公司逐步强化并形成体系化管理的过程。而陆亚女士,正是这个过程的亲历者。


就在衡泰峰会结束的当天,小编有幸邀请到陆亚女士,请她为我们讲述十九年的选择与故事。



陆亚: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,经济学专业学士及硕士学位,拥有注册会计师资质和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。曾任职中国人民大学,2004年加入中信建投证券的前身华夏证券,2008年任职中信建投证券风险管理部行政负责人,2019年担任公司执行委员及首席风险官,2023年3月因年龄原因辞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务






A

她的选择



与想象中不苟言笑的女强人形象不同,陆亚身上是一种恰到好处的亲和力,优雅从容却不失利落笃定。白天的会议她作为主讲嘉宾做了主题演讲,还在圆桌环节嘉宾进行了分享,刚一结束的空档我们又对她进行了此次专访,因为之后她还有别的安排。


满满的行程,但她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疲惫,更看不出她已是退休的年龄。她说,作为土生土长的无锡人,这次在家乡召开的会议见到了很多老朋友,她觉得格外高兴。


忘了在哪看过的一篇文章写到,女性想在职场上有所作为,就要舍得花时间,这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”,陆亚说,她的工作习惯是白天处理各种“杂事”,下班后才是安安静静琢磨思考的时候。


她也坦言,职场中女性的光芒往往不容易显现,因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。“时间很宝贵,对于女性尤其如此。最后你会发现其实是一种选择,有的人愿意,有的人不愿意,这没有对错,但我可能就一根筋愿意了。不过最后选择时间花在哪儿,哪里就会开花结果。”


虽然金融行业是一个顶尖人才汇集的行业,但性别并不是限制个人发展的因素,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学习的精神,女性细致、耐心、沟通力强的特点在很多类型的工作中反而更具备优势,风险管理类工作便是其中之一。





B

她的热爱



在中信建投,大部分高管都身兼部门负责人,陆亚也不例外。此前作为公司首席风险官的同时,陆亚还是公司风险管理部的部门负责人,常年奋战在业务一线,诸多事务都亲力亲为。


“开展任何新业务,我的笨办法就是画图,按业务流程去画风险图,必须把里面每一个风险识别得清清楚楚”,陆亚在工作上的“不留情面”公司里远近闻名,“没有业务系统不能做新业务,风险管理系统没准备好,也不能做新业务。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行,这是我的原则”。


中信建投证券作为多项业务名列前茅的头部券商,自2010年起连续12年被中国证监会评为行业最高级别的A类AA级证券公司,2020年公司成为中国证监会6家并表监管试点券商之一,也曾在2020年获得了《财经》长青奖“可持续发展风控奖”。


去过陆亚办公室的人都知道,她的办公室与业内众多首风的办公室相比,风格大相径庭,被误认为资料室也并不让人觉得意外,桌上、柜子上、地上,到处都是文档资料。“其他人可能都记在脑子里,我记忆力不如他们,而且主要很多事我得搞搞透。”


趁这次退休,她对这些资料来了个大清理,除了留给同事的,仍保留下很多有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材料作为收藏,“其中一份是当年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出台前,写给中国证券业协会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顶层设计的建议,后来各类制度的出台可以看出该建议的影子”,她提到,“这么多年,干了不少事,这些资料都是见证





C

她的专业


对于整个证券行业的风险管理,陆亚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。

第一个阶段,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行业兴起到2004年,证券公司在监管推动下,初步开展了分业务条线的简单风控工作,内审部门的事后监督检查是经纪业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力量;

第二个阶段,是2005年到2012年,证券监管部门顶层设计和行业自律组织针对性出台指引相结合,引领证券公司向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过渡;

第三个阶段,是2013年至今,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出台标志着进入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阶段。


她提到,风险管理系统跟别的业务系统有很大区别,因为其中的计量模型开发难度很高。“当时我们把市面上的各类风控软件都拿来测试了,包括国内和国外的都有。每个系统一套打分表,反复测试,最后客观评价出来衡泰的分数最高,虽然那次因为其他原因没有使用。”


在风险管理实践中,陆亚提到了一些她的心得体会。首先,要注重风险的前瞻性管理。预防胜于治疗,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。其次,要强化团队合作。风险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和岗位的协同配合,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够做好风险管理工作。最后,要注重数据的分析和应用。数据是风险管理的基础,只有通过数据分析和应用才能更好地控制风险。





D

她的相信


她介绍,技术系统在风险管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以内控为主的第一个阶段中,系统主要是用来监控,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。第二个阶段中逐渐需要风险计量,开始涉及复杂的模型开发。第三个阶段是全面风险管理阶段,就更加离不了技术系统,从监测、预警、应对全流程进行支持。


中信建投一向重视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。值得一提的是,刚刚出炉的2022年中信建投年报显示,公司去年的合规风控投入总额达6.7亿元,同时公司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,信息技术投入达到13.1亿元。


科技在各项业务的渗透将引发对应风险管理方法的革新。机器通过学习人类现有的在发现机会、服务客户、识别风险等方面的经验,在人类不可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的层面上,综合考虑所有因素,迅速地做出适应当下的最优决策。


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,智能化一定会融入贯穿到业务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中”,陆亚认为,每个风险管理的环节AI可能都会做,“例如信用风险管理中人工要识别一个坏客户是很有难度的,因为人工方式很难收集到全面的信息,而AI除了可以进行快速的数据收集,还可以通过过往案例学习推导,有复杂信息的归纳汇总能力,因而可以提前在信用风险暴露前给出预警。”


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取代人的工作,她进一步解释,AI也需要人的开发和维护,AI开发人员也正是今年公司招聘的重点方向。


此外她认为,未来的风险管理,并表监管将引领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建设跨上一个台阶,表现为证券公司对全面风险管理更加重视,对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实施垂直管理或一体化管理将成为普遍现象,以及在系统与人员等方面加大投入,还有进一步将风险嵌入业务全流程,尤其是信用风险管理将扩展到所有表内外信用风险业务,注重个体和组合、投前和投后全流程管理。






匆匆一小时,对于陆亚女士走过的十九年,她讲述的只是冰山一角。采访的最后,她说:不可能没有遗憾,环境在变、业务在变、需求在变,风险管理的方法或者技术也时刻要与时俱进,但总会有跟不上或没做好的时候。付出与收获不一定对等,但大多数时候成正比


回顾过往,我为自己是中信建投证券的一员而自豪,也为自己在中信建投证券的付出感到骄傲”。





返回列表 Previous:2023衡泰峰会 | FICC+D数字化的转型之痛与蜕变之光 Next:2023衡泰峰会 | 穿越周期,看风险管理的长期主义